生理学实验微课的开发及应用论文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时间较短、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1]。微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适合传播,符合信息化环境的时代要求[2]。它将丰富的教学资源整合制作成视频作为知识的核心载体,将知识可视听化,能更好地辅助教学,并能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考虑到微课在教学辅助方面的优势,笔者与教研室教师将实验微课开发成系列,引入实验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享如下。
1开发生理学实验微课的目的
生理学实验操作性和理论性均较强,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实验验证理论。传统的生理学实验课堂为:教师通过PPT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动手操作,得出实验结果→教师小结(讲解实验现象的产生机制或者布置作业)。对于教师来说,重复工作很多,而且教师一再强调,学生在操作时该犯的错误照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缺乏主动性,上实验课目的性不强,对实验项目(即做什么)、实验操作流程(即怎么做)、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即为什么)不清楚,没有带着问题去思考,为了操作而操作,效果可想而知。为了弥补传统教学受时空限制的缺陷,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激发他们对生理学实验的兴趣和对生理学知识的求知欲,我们决定开发生理学实验微课。
2开发生理学实验微课的方法
2.1准备
制作微课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选题、教学文本设计和脚本编写三个方面。选题主要从实用性出发,选取我校生理学常规开展的实验项目,对实验内容进行精心编排,包括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家兔的耳缘静脉麻醉法等22个微课作品组成生理学实验微课系列。教学设计是微课的重点与难点,与教师专业知识与素养的积累与沉淀直接相关。实验微课并不是实验操作的简单实录,教师在设计微课时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设计合理的流程、课后思考和反馈。每个微课约5-10分钟,为避免内容单调、枯燥,采用案例引导式、问题启发式、循序渐进式等多种方式,适当增加趣味性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微课中由一段繁忙的街头影像引出现代生活节奏导致高血压的发病率,提出问题“你会测量血压吗”,继而引出该如何正确测量血压。根据以往实验带教的经验,视频中插入学生在实验中的常见错误,帮助学生区分正确与错误的操作方法。脚本编写要求严格,讲究逻辑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要求教师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内容的整体把握。在拟好初稿的基础上,由教研室多名教师反复讨论,形成定稿。在后期的编辑和制作中还需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2.2拍摄
为节约成本以及更好地把握视频进度和效果,微课的实验操作部分全部由教师使用智能手机、选取1-2个机位进行拍摄。在拍摄过程中,结合操作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特写镜头,以突显该部分的重要性。
2.3PPT制作与录屏
制作与实验操作相对应的PPT课件,背景、字体、字号和颜色要搭配合适,简洁明了为宜。生理学实验常规使用到的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操作则采用屏幕录像专家进行录屏。该实验系统的操作是学生刚接触生理学实验的一个学习难点,录屏时注意把握好操作的顺序、进度、速度,以方便学生理解。
2.4后期编辑与制作
采用Camtasia2和会声会影进行编辑。结合动静态效果,在视频中穿插PPT、图片、文字,强调的'部分用放大特写、加圈等形式突出,正确与错误进行对比显示。每个视频后面精心设计了思考题,让学生在观看微课后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学习,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加微课内容的覆盖面。视频编辑好后要配音,配音可分段进行,感觉效果不好的部分可删除重配。配音时尽量用标准普通话,注意语速、语调和语气,讲解通俗易懂,有趣味性。为了使实验微课适用于更多的学生,便于学生学习和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在视频中添加了中英文字幕。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中国学生可以学习英文,外国留学生也可以学习中文,可谓一箭双雕。为了增加听觉效果,实验微课还添加了背景音乐,以调节整体节奏,营造更好的学习气氛。最后加入片头和片尾,合成输出,将微课作品链接到学校网站上。片头显示标题和单位,片尾则显示参与录制人员、警语和相关的实验图片或短视频(例如,“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后面是实验后动物处理的短视频)。
3生理学实验微课的应用及其效果
生理学实验微课系列完成时,适逢我校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和口腔医学本科开展生理学实验课,于是我们在这两个专业开展教学改革:①学生课前在网上预习相关实验微课并复习理论知识,通过自学与思考,提出问题;②在课上进行小组测验(内容涵盖实验操作部分和相关理论知识),然后教师立即反馈测验结果和相关知识点;③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答疑;④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果;⑤教师小结,归纳总体情况、布置作业,或请学生讲解实验现象的产生机制,教师更正、补充。经过一个学期的应用,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应用效果主要从学生动手操作及实验结果、课堂测验结果、学生反馈三个方面考量。第一,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较令人满意。与往届学生相比,由于课前预习实验微课,2014级临床和口腔本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目的性,做事认真、条理、规范,遇到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形成了很好的实验课堂氛围,并能较好、较快完成实验项目,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第二,实验课堂测验能很好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包括预习、观看实验微课和复习理论知识)。从学生答题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观看实验微课时很细致,重视其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或操作细节,而且能做到边观看边思考,结合理论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实验现象的产生机制等。第三,课后开展问卷调查(参与学生共494名)。结果显示学生对新的实验授课形式评价较好,99%的学生认为实验微课对操作有帮助。认为课前用实验微课预习+课堂小组测验的授课形式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帮助的占92%,认为对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有帮助的学生分为占93.3%、92.9%、97.6%、96.6%。至于“课前预习效率如何?”43.7%的学生认为“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收获也大”,12.8%认为“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收获不大”,25.7%认为“时间花得较少,但收获大”,17.8%认为“时间花得较少,但收获也不大”。
4反思
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育时代的到来,对教师职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生理学实验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对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微课开发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微课制作需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发展规律,对教学流程、课后思考与反馈等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微课制作也是一门技术活,需要熟悉计算机技术,才能制作出形式新颖、画面精美清晰、具有吸引力的微课作品。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积累,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和信息传播技术等能力。其次,微课开发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团队力量。微课,特别是系列微课,从设计到制作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充分调动团队力量,要注重微课的团队协作开发,提高微课建设水平与开发效率,避免教师个人单打独斗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3]。第三是问题导向、任务驱动能较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微课中设置思考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衍生出新问题,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利用实验微课预习+课堂小组测验,用成绩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最后是要重视学生反馈,以进一步完善微课作品,改进不足。在课后问卷调查中发现,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花了较多时间,但收获不大”,这可能主要与由于微课的网络版本大小受到限制,导致上传的视频不够清晰,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有关;还有就是我们提供的配套资源尚不够丰富,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222(10):61-65.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217(4):36-42.
文档为doc格式